首页 > 资讯 > 业态

深度解析供给侧绿色改革思路
来源:       时间:2016-04-15 10:42:38
分享到: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的过程,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在确保自然资产能够持续为人类生活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增长动力结构、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等问题,其中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多维度的,其中绿色(化)维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供给侧绿色改革,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需要,尤其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绿色增长或绿色发展也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潮和基本趋势。

绿色.jpg
供给侧绿色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绿色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的过程。供给侧绿色改革,则是通过供给或生产的绿色化,即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在确保自然资产能够持续为人类生活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绿色改革是坚持绿色化导向的供给侧改革。绿色是自然、和谐、健康、环保、顺畅的象征。供给侧改革的绿色化导向,一般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以人为本。供给侧绿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和产品、服务供给都要以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倡导生产绿色、供给绿色、消费绿色,兼顾个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人的利益。

二是节约优先。供给侧绿色改革强调节约优先,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从源头上促进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生产清洁。供给侧绿色改革强调零排放或排放减量,要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生命周期清洁化;要求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消费全过程对人体、环境无损害;要求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使用周期;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要求提供更多环境友好、健康有益的绿色产品。

四是协调发展。供给侧绿色改革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相协调、产业布局协调、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协调、城乡发展协调、组织结构协调等。尤其是人与自然协调,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区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五是健康福利。供给侧绿色改革强调提供环境友好的公共资源、环境和产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福利。要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修复,避免生态风险,划定生态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扩大生态空间比重。要提供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供给侧绿色改革的基本思路

供给侧绿色改革通过提高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的比重和水平等来实现。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涉及供给要素、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产品等多方面。供给侧绿色改革应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协同推进:

一是反映绿色投入成本。与一般供给或生产不同,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应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资产或自然资本,作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在要素,纳入投入成本核算,通过度量资源环境成本与其他投入成本,以最小综合成本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绿色投入成本的度量可以通过资源环境的价值化来实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

二是提高要素绿色配置效率。一般来说,供给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和制度等。供给端要素围绕绿色化导向进行配置,土地和自然资源不仅要集约化配置和节约利用,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同时,还需要增加绿色投入和绿色制度的供给,加强科技绿色改革创新,提高全要素的绿色产出效率。

三是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将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按照区域自然条件和环境承载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四是加强生产方式绿色变革。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方式变革要求要素投入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过程的节能化、清洁化、绿色化,流通过程的便捷化、低碳化,生产结果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可以通过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环境治理等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

五是增加供给侧绿色产出。供给侧产出,即供给物品,对应于需求而言,是指生活中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物资、财产、资料环境等。供给物品,包括公共物品和商品,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多方面,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不仅要无害于身体,而且最好有益于健康和环保。供给绿色物品,在现有人类认知和科技水平框架内,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交通等,需要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可以通过需求端绿色溯源,特别是通过绿色认证、绿色监督等来倒逼供给端绿色转型。

六是促进政府自身绿色革命。政府是公共绿色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绿色制度的供给者。政府首先应建立绿色投入导向,加大绿色投入,保护资源环境,扩展生态空间,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提高人民福祉。其次要加强有利于资源环境规制的能力建设,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规制。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系统性,需要搭建高效灵活的政府组织协调体系和以环境为核心的资源环境监管体系。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资源环境目标考核、离任审计、终身追究,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的绿色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

供给侧绿色改革的关键手段

供给侧绿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多措并举。从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看,供给侧绿色改革的关键手段至少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规划引领。规划是指导和调节绿色供给、促进供给侧绿色转型的有效手段。研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统领绿色改革。制定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绿色产业规划,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制定专项资源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以保护资源环境。明确规划地位及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完善规划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二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保护资源环境、规范和鼓励绿色供给或绿色转型的有效手段。应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规制制度,将资源环境作为重要手段管理社会经济行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促进自然资源综合立法。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目标推进自然资源制度创新,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推进环保制度创新,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目标推进生态制度创新,以规范优化国土空间为核心目标推进国土规制创新。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供给的市场制度,完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消费者安全法,激发企业绿色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活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供给侧绿色改革的政府一体化管理服务体制和政府考核机制。

三是绿色标识。绿色标识是提高绿色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绿色标识包括区域标识、园区标识、行业标识、企业标识、产品标识等。目前,我国的绿色标识存在应用广度不足、深度不足、监管不足、群众认知不足等问题。要向全社会、全行业普及和推广绿色标识制度。面向区域,鼓励区域转型发展,提升绿色区域形象,鼓励绿色示范园区、绿色(生产)基地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制定绿色产业规划和政策,鼓励绿色行业发展,鼓励制定绿色标准,建立健全市场的绿色准入制度,提供绿色溯源、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等第三方服务,提高企业绿色供给能力和竞争力。

四是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是促进绿色供给改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全面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工程,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内部动力机制,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绿色科技转化效率。重点研究推广和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先进科学技术。

五是资金保障。资金扶持和财税保障是保障绿色供给改革与转型发展的基本手段。要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基本环境质量;采用减税、补贴、降息等手段鼓励绿色产业发展,为绿色研发提供专项资金等。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企业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六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和监督是供给侧绿色改革的倒逼机制。开展绿色消费培训,提高全社会绿色安全和健康消费意识。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绿色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建立公众监督平台,减少消费安全隐患,促进消费需求绿色转型,进而促进绿色供给或绿色转型。同时,鼓励绿色消费理念意识、心理偏好和社会氛围的形成,以有效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供给的持续、有效增长。